編者按
賀瀟強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廠智能制造中心的一名高級技師,十年來一直從事航天導彈零部件精密加工,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。今天我們來看看他的成長歷程。
賀瀟強
我叫賀瀟強,1991年出生,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廠智能制造中心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,中共黨員,高級技師,曾獲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五軸加工中心冠軍、全國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。十年來一直從事航天導彈零部件精密加工,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,多次臨危受命于急難險重任務,在繁忙與重任中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。
上中學的時候,我對航天就充滿了憧憬,如今在航天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,已將航天精神融入到血液中,將航天品質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為了90后一代的典型代表?!拔蚁矚g我的工作,更熱愛航天事業(yè)”。
初生牛犢不怕虎
我是來自山西呂梁山里的孩子,在學生時期就拿到了全國數控比賽的一等獎。2012年入廠后,拜航天技術能手劉志凱為師,沒多久,面對師傅安排的基礎“打方”工作,我認為工作太簡單了,漫不經心地很快就加工完畢,可是在師傅對我完成的10件毛坯方檢測時,幾乎沒有一件合格的。面對質量問題,我第一次感覺到臉上無光,對不起師傅的教導,對不起單位,更對不起自己……自此之后,我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。由于材料、轉速、刀具和設備特點不同,因此加工不同零件適用的工藝大有差異,要想刀刀精準,只能勤學苦練。
我苦練基本功,在2014年,大膽嘗試將五軸高速加工技術應用在某零件上,通過各種理論知識說服了懷有質疑的同事,最終刀具在線速度最高達800m/min的高速加工模式下,零件變形反而很低,大幅提升了零件尺寸穩(wěn)定性,同時將該零件加工效率提升9倍,解決了當時某重大項目的瓶頸問題。同年23歲的我參加了北京市數控技能大賽,并獲得亞軍,“肚子里有貨,招數多著呢,有他在,不用怕”——這是大家對我的評價。
勤學苦練追求極致
扎實的功底來自勤奮和積累,高超的技藝讓我對這份工作更加熱忱。我平時癡迷于難加工材料和復雜高精結構件的研究。某零件毛坯為鈦合金鑄件,為薄壁弱剛性結構,長期依賴外協加工完成,單位決定攻克此零件加工工藝,我主動請纓擔任攻關團隊核心技術人員。通過對零件結構分析,對加工特征、加工刀具和各項參數反復優(yōu)化迭代,總結出一套“碎片化再整合”的加工程序,此方法可根據鑄件毛坯余量分布情況進行針對性加工,可極大地減少刀具空跑路線,最終成功實現此零件的高效加工,比外協加工效率提升42%,為單位節(jié)省成本近百萬元。
我在工作中,除了認真,更喜歡較真。有一次,在看到同事用量具測量尺寸時,我就上前開玩笑地說:“這樣讀數是不是誤差較大?”緊接著同事就開始與我理論,在一番爭執(zhí)下,我認為兩種測量結果的判別方式雖大體相同,但在表針角度不同時,測量結果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差,而同事認為兩種方法一模一樣。陷入僵局后,旁邊有人提議現場驗證,于是現場開始對比驗證,經多次驗證,指針角度不同,每一回的結果均會出現不同數值的誤差。“我從來不會對比這個表針角度的區(qū)別,佩服”,同事豎著大拇指說道。
勇挑重擔薪火相傳
2020年,公司新購進十幾臺國產設備,為了減少設備到廠后大量的調試驗收工作,公司決定派我與同事赴設備廠家進行預驗收,在廠家提前驗證設備運行有可能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,最終發(fā)現了累計90多項設備相關問題,并在廠家?guī)缀跞拷鉀Q,為設備到廠后的順利驗收和使用奠定了基礎。在和四川、濟南、寶雞幾個設備廠家多次接觸后,我了解到這些設備配備的“在線檢測”模塊并未成熟,此項技術在國內大多依賴進口設備來實現,而在國產設備上使用并不常見,就多次咨詢系統廠家,無數次查閱資料,日以繼夜地查看說明書,3個月后,吃透了此項技術的關鍵所在,目前,在線檢測技術在這些設備上已成功應用,并在多個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起到了智能、高質、高效的關鍵作用。同時,我對現有的測量程序、指令進行了規(guī)范化和統一化處理,針對3大類設備,編制了在線檢測使用手冊,其中包括7種便捷式零點設置程序、9種全自動零點設置程序、13種尺寸測量程序和3種高級測量及補償程序模板,填補了國內此領域的技術空白。
我同時擔任某重大專項兩條智能化生產線線長,帶領團隊攻克了自動化產線無人干預關鍵技術,從工裝設計到程序設計再到自動加工,從零件自動校正到斷刀檢測再到零件自檢,每一項關鍵技術我都主動鉆研,逐個擊破,累計實現了十余種零件的線上自動化生產,為單位智能化產線做出巨大貢獻。
“他是我最滿意的一名徒弟,上手很快,思維敏捷,敢于創(chuàng)新”,這是師傅劉志凱對我的評價。“肯吃苦、敢創(chuàng)新、勇擔當、善總結”的師門精神已延續(xù)至今,敢啃硬骨頭,善于在失敗中總結,敢為人先,敢為航天事業(yè)不懈奮斗,這些精神是從我的師爺開始一直延續(xù)到我的徒弟們,也將會繼續(xù)發(fā)揚下去,亦是我?guī)熼T最基本的要求。我把自己的所學所悟進行總結后傾囊相授,對不同的徒弟制定專門的訓練方法,針對弱項進行專項訓練,同時,我也會幫助新入職職工快速成長,在國防郵電工會、科工集團、院和廠等各級平臺累計授課近百次,幫助了上千人/次提升了技能水平。
永遠在路上
2022年初,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賀瀟強技能大師工作室,工作室由多名崗位骨干組成,這是單位為技能人才發(fā)揮聰明才智、技術攻關、集中學習搭建的一類平臺,服務并依賴于科研生產,遇到技術難題時,集工作室各成員智慧與力量來解決,同時也能促進各組員共同成長進步。
一名90后,一個冠軍,盡管這些都是我身上的標簽,但面對零件材料不斷更新,加工方法日新月異,生產模式不斷更新迭代,技術不斷進步,我從未停止過探索與創(chuàng)新,從未停止過極限加工追求。為航天事業(yè)默默奉獻,從新手到老手,從高手到工匠,我一直熱愛著自己的工作。探索浩瀚宇宙,發(fā)展航天事業(yè),建設航天強國,這是我們每一個航天人畢生的追求。
本文發(fā)表于《金屬加工(冷加工)》2022年第10期28~29頁,作者: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廠 賀瀟強,原標題:《巧手匠心鑄長劍——90后導彈雕刻師》。
文章出處:精密加工 航天導彈零部件精密加工http://yigencai.cn/cn/info_15.aspx?itemid=685